所在位置: 农信资讯 > 媒体报道

四川新闻联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2025-08-14 16:51:15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川农商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在凉山州普格县甘天地村,前段时间,西洛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投产,预计今年年均发电量可达3.5亿千瓦时,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达1375小时。

四川川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凉山分公司总经理 李建: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4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49万吨,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支持能源体系低碳转型,金融机构要做好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在该项目投产前,为了解决前期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精准匹配项目建设周期需求,凉山农商银行创新开发融资产品,首推“项目前期贷+项目贷款”组合贷款业务模式,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凉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格支行行长 林茂:我们前期配置了1年期项目前期贷款,有效满足项目筹备阶段的资金需求,同时提供优惠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后期无缝衔接16年期的长期项目贷款,契合项目建设运营的资金回收周期。

坚决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段时间,阿坝州若尔盖县花湖生态保护区迎来首个破壳的雏鹤,它们的身影正由新安装的3套设备记录着。而这些新设备的使用,正是得益于当地农商银行的绿色金融支持。

阿坝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若尔玛:今年年初,我们以景区门票收益权为质押,向若尔盖花湖景区投放贷款2100万元,用于花湖湿地保护和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截至目前,我行已先后投入信贷资金7900万元,助力花湖生态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发展质量,更好服务绿色转型发展,《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协调发展。在省级绿色金融试点城市攀枝花,当地农商行以“服务农业低碳转型”为战略核心,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在去年落地四川首笔碳足迹挂钩贷款1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发放了270万元贷款

四川攀香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耀明:这笔贷款金额和利率与我们的减排成效深度挂钩。贷款前,通过“银企协同+第三方专业支持”的评估模式,已对我们采购、生产、加工全流程开展了碳足迹诊断,我们的减排效果虽然听起来很“抽象”,但也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融资资金。

攀枝花农商银行信贷部副总经理 张曦:在探索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形成四大核心机制,精准识别开展碳足迹诊断,根据企业碳减排幅度动态定价利率,全流程管控并强化贷后动态监测,提供低碳技术对接等增值服务。这能更好服务传统产业和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也能够激发农业企业减排的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四川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606亿元、较年初净增12.9亿元,绿色债券余额187亿元,同比增长14.72%。做深、做实、做细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将更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责任编辑: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