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支农惠农创品牌 贴心服务暖民心
2016-10-21 10:10:26 来源:阿坝日报 作者:张蕾 袁娜 点击数:
金秋十月,走进理县各乡镇村社,浓绿遮阴,瓜果飘香。环顾四野,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与铺青叠翠的农田相映成趣,大大小小的合作社里牛羊茁壮成长,平坦的村道上农用车辆来来往往……处处可见惠民工程的硕果,时时可闻群众的赞美之声。
这硕果,这赞美离不开理县农信人,是他们与农共舞,热心服务,不断创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大发展。多年来,理县农村信用社根植于脚下这片沃土,紧紧围绕支持“三农”的服务宗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走出了一条“以贷促农、以农求效、以效支农”的新路子。
“信贷快车”驶进农家院
山上有天然林区、开阔的草场、甘甜的山泉水,为野猪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山脚下,50余间圈舍整齐排列,浴霸灯、消毒池、化粪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望着眼前茁壮成长的猪仔,古尔沟镇丘地村村民三郎兵一脸喜悦:“现在合作社每年能出栏近300头野猪,每年在米亚罗、古尔沟等乡镇协议收购的土豆、白菜等蔬菜,金额就近100万元,能带动蔬菜种植农户210户,户均增收4796元。”
“农信社就是农户致富奔小康的靠山。”从4年前,与村里4户农户成立合作社之初几万元的信贷扶持开始,到今年的480万元贷款,理县信用联社一路支持,如今的九架棚藏地高山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养殖—屠宰—制作成品—销售”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链条,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领头雁”。
“不光是合作社,丘地村从2004年整体移民搬迁以来,理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向我们村发放各类信贷资金就达698万元。”村支部书记三郎乓告诉记者,丘地村能从一个以种植蔬菜、采挖野生药材和放牧为主的普通藏族村寨蜕变成为一个以旅游业为引领、畜牧业、水电业多头并进,多渠道发展的精品旅游示范村,理县农村信用联社功不可没。
在当地,丘地村只是理县农村信用联社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为当地的“三农”发展注入活力:走村串户展开调研,开展“接地气”金融服务,以搭建零距离金融服务平台等形式,立足当地特色,广泛开展支农,助农,惠农,富民金融服务。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不断推出多元化、特色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有力地支持了旅游服务业、生态畜牧业、果蔬种植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理县信用联社负责人彭功建如是说。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近5年来,理县农村信用联社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8.5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投放每年保持在96%以上,目前贷款余额近9亿元,对该县域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便民银行”开在家门口
在甘堡乡甘堡村,有一个小小的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别看它的占地面积不大,作用可不小。有了它,农牧民群众取款存款都不用去县城了。”正在给女儿转生活费的村民王军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这可为咱们全村百姓提供了不少方便,特别是对于年纪大、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来说,不仅节约了往返县城所需的车费,还省去了走路的麻烦和时间。”
在理县像甘堡村这样的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还有很多,下孟乡下孟村、桃坪乡……只要是农民集中又远离集镇的地方,理县农村信用联社都有设立。
“设立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就是让理县所有农牧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质化的金融服务,努力打通服务农牧民的‘最后一公里’。”彭功建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群众手中的资金流动量越来越大,以前的金融营业网点数量少、覆盖率低,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同时也为群众取款、存款带来了诸多不便。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提升服务承载能力,理县农村信用联社加大乡镇及农牧区网点布设力度,深入推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村社工作。
农村是农信联社的“根”,农民是农信社的“源”,只有扎根开源,与“农”共舞,农信社的事业才能硕果累累。从2011年开始,理县农村信用联社创新推出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模式,通过布放存取款一体机、EPOS机等农信银自助终端,为农民办理支农惠农补贴支取、自助缴费等金融业务,在全县范围内设立114个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构建起“覆盖最广、半径最短、功能最全”的金融服务网络,农村金融服务面貌“焕然一新”。
“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就是一个个开在家门口的‘银行’,信用社‘送金融知识下乡’则是把服务送到了广大农牧民身边,向我们传递了致富信息、致富方法。”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在小卖部老板薛军眼里,这个小小的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打通的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信贷支农的一组组数据,理县各乡村建设美丽家园的一点点变化,无不诠释出理县农村信用联社践行普惠金融的情怀,彰显实施服务“三农”结出的硕果,同时也让人看到该县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光。
责任编辑:阿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