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联社碑山分社近期连续成功堵截两起电信诈骗
2015-09-18 17:55:20 来源:华蓥联社 作者:蒲昆 点击数:
事件一:6月26日上午,华蓥联社碑山分社的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传票,一位客户来到柜台前,感慨道:“同志,感谢你们啊,要不是你们,昨天我就遭骗了!”工作人员一看,原来是昨天来办理业务的张女士。正是因为该网点柜员的机敏,才让张女士免受资金损失。
原来,6月25日中午,60多岁的客户张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一出声便说:“我回来了,在重庆了。”张女士没多想,以为是自己在昆明部队的侄儿回来了,便问道:“你过年才回来了,怎么这么快又休假啊?”对方说:“是啊,姨妈,我和同学在重庆耍。”张女士疑惑地问道:“我存了你的电话号码的,怎么你打起过来没显示名字呢?”对方回答:“姨妈啊,就是发生了点事情。我同学买了个新车,我就想试一下新车,没想到撞了人,他们把我的啥子东西都扣起了。我用同学的电话打给你的,还好我记得到你的电话号码。只是现在想麻烦姨妈给我打点钱来,我好把我的东西去赎回来。”此时的张女士已放下戒备,便问对方需要多少钱。对方说要5000元,张女士说自己现在只有1000元钱。对方又说先打过去1000元也行,于是让张阿姨记下对方“同学”的名字和卡号。
挂了电话后,张女士便来到了信用社,要求打款1000元。信用社临柜人员见张女士神色匆匆,便提醒地问张女士是否有急事,认不认识对方,会不会受骗了等等。张女士明确说是给自己的侄儿打款。工作人员便问张女士是否带有身份证,知不知道钱是打到哪个地方、哪家银行。张女士说是打到重庆的银行,临柜人员一再问她为何不直接打到侄儿的卡上。在办理汇款业务时,也许是张女士未记录清楚的缘故,系统提示卡号错误,临柜人员借机“软磨硬泡”、“要求”让张女士回家再打电话问清卡号,并提醒她好好想一想到底是不是侄儿需要钱,多留个心眼。回到家后张女士思来想去,就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说起了侄儿需要钱的事情。儿子一听就急忙说“妈,你上当了!他(张女士侄儿)在部队的,今天我还和他通了电话的。”张阿姨这才恍然大悟。
作为诈骗犯罪实现目标的最后一道关卡,临柜人员多一份警惕,多几句询问,往往能在关键时候阻止诈骗的发生。该事件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一是要仔细观察客户神色是否异常,二要询问客户是否认识对方,对方卡号归属地、开户行,甚至是款项用途。三是建立防诈骗应急机制,一旦发现电话诈骗案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做好客户情绪安抚和情况上报。四是多渠道对客户进行反诈骗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客户的防诈骗意识。
事件二: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50多岁的阎书记拿着一张5000元的定期存单,急匆匆来到柜台,并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陈元福”以及一个银行卡号,要求提前支取存单,并把钱打到这个卡上。出于习惯,柜员沈旭浪问阎书记这个卡是哪里的卡,认不认识对方。阎书记说应该是本地的卡,是别人叫我帮他汇笔款,有急用。沈旭浪分析这张卡的卡号规则看起来比较陌生,不像是本地的卡,于是先在系统里进行了录入。果然,账号录入后显示该卡为广州的卡。便提醒阎书记该卡是广州的卡,不是本地的卡。并问是谁让帮他汇款的?会不会是上当了?阎书记一脸疑惑,“是办事处的肖书记叫我帮他汇款,应该不会有错。那我再回办事处看看。”阎书记满脸惆怅地离开了,半个小时后,阎书记回到信用社,激动地说:小沈同志啊,真的是谢谢你的提醒啊,还好你多了个心眼,不然我辛辛苦苦的几千快钱就白白送人了。
经了解,头一天下午6点,阎书记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其是谁,对方称道: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啊?阎书记想了想就问是不是肖书记,对方就说是啊,并喊出了阎书记的名字,让其明天上午9点到他办公室去一趟。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阎书记如约来到了办事处,还没来得及上楼,对方又打来电话让阎书记先不要到他办公室了,自己正在陪领导,有些事情要处理。对方问阎书记身上带有现金没,想请他帮忙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装2000块钱。阎书记说自己身上没带那么多,对方又问其家里有没有钱,阎书记说家里也没放那么多现金,说信用社有,只有去取。阎书记立马回家拿上存单,还没到信用社,对方又打来电话说不要现金了,把钱打到一个卡号上。然后就发生了上面信用社的经过。
话说阎书记虽说认识肖书记,但自己已离职,平时联系也不联系。来到办事处后,刚好看到肖书记正在送两个人走,心里还咯噔了一下,差点认为肖书记说的是真的。待肖书记送走那两人后,阎书记才到肖书记办公室,小心地问肖书记昨天是否打了电话给他,今天是不是叫他汇款,肖书记否定地回答。阎书记才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自己被骗了。
责任编辑:谢毅